火箭有天然缺陷的防守配置 为何防守问题没有显现 其根源浮出水面
北京时间7月29日,火箭以137:112战胜凯尔特人,以两连胜结束此次复赛的三场比赛。
这场比赛,凯尔特人主帅斯蒂文斯赛前表示,沃克、斯玛特、海沃德、塔图姆、杰伦·布朗、泰斯和坎特这7位球员不会出场,也就是说,凯尔特人出战的阵容绝大部分是轮转阵容末端,或者不在球队轮转阵容里面。
而反观火箭,则是全员出战,两队实力差距极其明显,但是两队在第二节中段以前,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处于相持阶段,火箭在第二节中后期,一波流拉开分差,迅速将分差拉大,在第三节,火箭依旧能延续上半场的火力,最终第四节变成了垃圾时间。
火箭赢球的逻辑,以及一直让人担心的防守问题,到底解决了没有?
从这三场热身赛而言,火箭在首发阵容或者说核心阵容在场期间,绝大部分分差是处于领先的,第一场比赛输给热火,主要是第四节火箭撤下主力,板凳末端球员实力相差太悬殊,最终造成迅速被对方反超比分,也就是说,火箭核心阵容在场期间,其实是不断赢球的。
火箭的防守,在这几场比赛表现极其明显,由于火箭现有的阵容是没有正儿八经的中锋,常常塔克和考文顿分别轮转充当中锋的责任和职责,于是一旦对方有高大壮的内线,火箭常常是收缩的,这样造成给对方诸多外线空位三分,但对方传球,火箭在传球路线抢断,当对方传球成功,火箭快速补防,给对方三分施加压力,这是火箭防守逻辑。
因为火箭的软肋是防守对方中距离,做的非常不好,以及在对方在外线手感极其出色,同时还有高大壮的内线,以及冲击性内线,火箭都不能兼顾,特别是冲击性内线,给考文顿和塔克的防守压力极大,促使火箭遭遇犯规危机,这些都是极其明显的。
火箭的防守策略主要是守护内线,有目的的放外线,当对方持球中距离,火箭有选择性的包夹或者协防,这样的结果是,对方的三分始终有起伏,不可能一直投进,如果没有无视防守超强的外线进攻核心,对火箭防守体系的压力并不大。
也就是说,火箭的防守策略,是要防守住内线的基本盘,外线防守是火箭防守的伸缩项。
比起防守,火箭更注重进攻,此次复赛阶段,火箭一波流带走比赛的能力再度展现,这样的一波流在16-17赛季,以及17-18赛季表现极其明显,最近两个赛季,反而不多,火箭利用核心球员的威慑力,不断用三分制裁对手,火箭得分的爆炸力,以及火箭三分投射的全员性,让对手顾此失彼,感到绝望,特别是哈登作为进攻强点,是全联盟单打实力最强的的几位球员之一,配置一些射手,能将进攻威力的最大值展现出来。
也就是说,从攻防两端而言,火箭更多是通过进攻的比拼,比谁的火力更猛,比谁的得分点更多,比谁的得分能力更强,在篮板比赛中,得分高的永远都是胜利的一方,这就是火箭的赢球逻辑,只是将防守最为基本盘,最终是通过得分的威慑力和得分的爆炸力来取得胜利的,这就是火箭赢球的逻辑。
版权所有。转载时必须以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及本声明。